作者:陶恒悅/文來源:學生通訊社時間:2017-11-20 16:45:00
本期人物:高依凡 CET-6第一次踩線險過第四次考取630高分
大學期間,考個四、六級英語原本并不新鮮,但在總分710分的英語六級考試中竟然能考出630分的高分卻是并不多見的。(專業(yè)的語言培訓機構官網(wǎng)——新東方在線有這樣一段表述:一般說來,英語六級成績達到550分以上就可以算是優(yōu)秀了。)我校會計專業(yè)大四女生高依凡就是這樣的孜孜不倦,原本大二就不再繼續(xù)學習英語的她,卻始終在堅持學習,先后四次參加六級考試,從第一次踩線險過到最后一次考取630分高分。我們很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
“學英語不止步于興趣”
俗話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此,高依凡表示:“從初中開始,我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在英語這方面的能力,加之我對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與愛好,所以學習英語沒什么壓力,我不認同學英語是件很痛苦的事,至少,我很享受。”
當問及高中與大學英語有何不同時,她略微思索了下,說:“高中英語相對教得細、也很透徹,而大學學得深入的知識較少,英語課堂顯得比較多元化和自主性,很多時候還是需要自己去課后消化。”對有的人來說,學習英語是任務,對有的人來說學習英語是興趣,而對高依凡而言英語不止是興趣,還是工具。
她告訴記者,她學習英語也是從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劃來考慮的。“我覺得,學習英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具有工具性的,因為掌握英語后,會接觸到更多新的事物,學到更多的知識,可以借此拓展自己的視野和眼界。”
“考試的時候,我一點也不緊張,始終保持平常心,就把它當作一次普通的考試而已。”當問及備考時的心態(tài),高依凡輕松地說道,“我平時也沒怎么熬夜復習,主要還是靠平時的積累,這次的分數(shù)我也很意外,想到還有點小激動。”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做不到”
針對平時如何學習英語,她表示平常閱讀一些英語期刊確有不少幫助。“有些人單詞認識了,句子也讀懂了,但是一讀文章就蒙了。”高依凡認為了解文章的結構是很必要的,就像中文寫作一樣,把握好段落、整體中心思想。“強烈推薦丁曉鐘的《題源精讀》里面的文章,都來自類似《Economist》的雜志,里面有詳細的段落結構分析,教你怎么閱讀文章。或許一開始直接看《Economist》太難了,那就先跟著專業(yè)的解說者帶你讀。這樣不僅能拓寬知識面還順帶學下英語。”對于基礎好的同學,她推薦嘗試下訂閱電子版的《Economist》,每周可以挑一篇自己感興趣的或者對背景有了解的文章來讀讀。“很多人并不是為四六級考試而焦慮,而是為自己沒有復習而焦慮。焦慮是最大的敵人,而打敗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行動。”說這話時,高依凡巴掌小的臉上透著一股不服輸?shù)捻g勁。
如果說英語六級對于其他人是一部血淚史,那么對高依凡來說則是時時敲打自己,不斷努力的進步史。“光鮮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冰山下的一角。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瞄準目標,埋頭往前沖。”
上一篇:
郭楊:立志用知識和舉重改變命運的自強青年下一篇:
丁俊雷:“滴水”公益彰顯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