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源:新聞中心時間:2024-06-12 12:55:00
在央視演播廳,《國家寶藏》欄目錄制現場,他和知名演員張國立、蘇有朋兩位老師侃侃而談,一起演繹14分鐘。
他就是我校2015屆畢業生沈天鵬,浙江紹興嵊州市金庭鎮干部。今年5月底,他受欄目組邀請帶著村民來到北京參與節目錄制,作為國寶“今生故事”串聯人,向001號講解員張國立和國寶守護人蘇有朋介紹該鎮華堂村的書法故事。
說到書法,相信許多人脫口而出的第一個名字就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他的《蘭亭序》可以說是流淌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里。王羲之辭官后,選擇山清水秀、風光明媚的華堂村終老。華堂村由此成為王羲之后裔的重要聚居地,王氏后裔傳承家學,繼承書圣風骨,至今已有千年歷史。
沈天鵬說,因為工作關系,他聯系華堂村已有6年時間,平時與村民打成一片,耳濡目染也愛上書法。村里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人人都會寫書法,還舉辦了“書法朝圣節”。
今年4月29日,沈天鵬接到上級通知,要求陪同央視《國家寶藏》欄目組導演一行到華堂村調研。他如數家珍般介紹了華堂王氏宗祠、王羲之墓等文物古跡,帶著欄目組走訪了村里不同年齡的書法傳承人,以及鎮中心小學書法社團,引起了欄目組的極大興趣。
五月初,沈天鵬收到欄目組邀請,請他帶著華堂村有關村民一同到北京錄制節目。節目以書法傳承為切入點,表現了華堂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書法的濃烈氛圍。節目在央視《國家寶藏》第四季第一期播出,片長16分種左右。
“節目播出后,反響不錯,對華堂村文旅發展起到一定積極作用。”沈天鵬高興地說,現場他和導演組一起,以書法為元素,結合了金庭鎮特有農產品嵊州桃形李和越劇、農民舞臺等元素,豐富多彩地展現華堂村的特色風貌。
據悉,沈天鵬畢業那年經過層層選拔,成功入選2015年“兩項計劃”志愿者,并擔任志愿服務隊隊長,前往寧夏惠農區紅果鎮地區服務。后考上老家公務員,先后擔任嵊州市金庭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工會副主席。2021年加入嵊州市作家協會,先后在國家和省市媒體發布文學作品,以及當地鄉村振興等新聞報道,不遺余力宣傳家鄉。
沈天鵬說,華堂村于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很榮幸有機會登上央視舞臺,借力推廣家鄉的山水和文化。今年是母校建校25周年,他很想返校看看老師和母校變化,也非常歡迎校友、老師和同學們來到華堂村,欣賞清妙山水、明清建筑,體驗翰墨千秋,品嘗特色水果桃形李。
(新聞中心 2024年6月12日)
上一篇:
全員“上岸”!最牛寢室透露成功“秘訣”下一篇:
特等獎!全省高校思政微課大賽傳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