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平宇來源:上觀新聞時間:2025-02-19 15:26:37
2月18日,我校科研與地方合作部部長、溫州市“兩個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楊平宇教授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發表文章,題為《促進“兩個健康”深化生力軍作用》。全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2月17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為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擘畫了藍圖、注入了信心。
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民營企業是伴隨改革開放偉大歷程蓬勃發展起來的”,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民營經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內在聯系。改革開放40余年來,民營經濟從“有益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再到“生力軍”,其地位和作用隨著實踐發展不斷深化。
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相關草案從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方面構建法治化保障框架,充分體現“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原則,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奠定法治基礎。
新時代新征程上,社會生產力將不斷躍升。面對百年變局與產業變革交織的新形勢,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比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正催生“裂變效應”,引領“工具應用”邁向“生態重構”。廣大民營企業應積極借力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數字孿生”“元宇宙”等前沿技術落地,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又如,綠色轉型成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引領從“被動減排”到“主動創效”。寧德時代研發的鈉離子電池實現低溫環境下性能突破,推動儲能成本下降30%;隆基綠能建成全球首個“零碳工廠”,光伏組件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減少50%……這些案例印證了“綠色發展是最大機遇”的判斷。
當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額突破百億元,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重啟在即。廣大民營企業可通過參與碳資產管理、開發綠色金融產品,進一步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再如,全球化布局引領從“產品出海”到“標準輸出”,從單純貿易向技術、品牌全方位“走出去”升級。在“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鼓舞下,相關企業展現出競爭力與韌性。近年來,商務部持續推進“千企出海”行動,重點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境外研發中心、品牌建設等方式提升國際化水平。下一步,廣大民營企業尤其是長三角企業應進一步強化合規體系建設,用好區域合作政策帶來的紅利,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弘揚企業家精神
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是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是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
家國情懷:從“個人奮斗”到“國家擔當”的升華。民營企業家不僅是個人和企業財富的創造者,更是國家經濟建設的參與者與推動者。要滿懷對家國的深厚情感,將個人奮斗融入發展大局之中,實現從“個人奮斗”到“國家擔當”的升華。
科技創新: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跨越。新時代的民營企業家應具備敏銳的科技洞察力,敢于突破傳統束縛,勇于攀登科技高峰。要努力從過去的“追趕者”轉變為現在的“領跑者”,在科技創新領域發揮引領作用。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優秀人才、加強產學研合作等方式,不斷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國家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作出積極貢獻。
合規經營:從“被動約束”到“主動賦能”的升級。合規經營是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新時代的民營企業家要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確保企業經營活動合法合規。同時,從“被動約束”轉變為“主動賦能”,將合規經營視為企業提升競爭力、拓展市場空間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完善治理結構、建立風險防控機制等方式,不斷提升企業合規水平,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共同富裕:從“單向幫扶”到“價值共創”。民營企業家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應積極參與共同富裕的偉大事業。要努力從過去的“單向幫扶”轉變為現在的“價值共創”,通過產業發展、就業帶動、公益慈善等方式,為社會和諧穩定與繁榮發展作出貢獻。同時,要關注員工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和職業發展空間,讓廣大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總之,促進“兩個健康”,既是經濟命題,更是政治責任。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應以“弄潮兒向濤頭立”的膽識,在科技創新中勇攀高峰,在轉型升級中破局開路;各級黨委、政府應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統籌抓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的落實;全社會應厚植“尊重企業家、呵護創業者”土壤,在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來,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上觀新聞 2025年2月19日)
上一篇:
我校開展新學期開學前校園安全檢查工作下一篇:
我校召開2024年度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