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閆歡/文來源:溫州晚報時間:2022-01-22 12:19:45
日前,溫州商學院傳媒與設計藝術學院學生蔡舒嫻在“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獲平面廣告類金獎,學生周雨瀟獲銅獎。再加上此前學院獲得的“2021米 蘭設計周-中國高校設計學科師生優秀作品展”一等獎,能將這些獎項收入囊中,與溫州商學院高質量人才培養息息相關。日前,來自溫州媒體界、設計界與溫州大學、溫州理工學院的20余位學界專家齊聚溫州商學院傳媒與設計藝術學院,針對新聞傳播學和設計藝術學各專業人才培養展開熱烈討論。
將設計與商科融合
讓學生浸染溫州非遺與設計藝術優勢,培養既有藝術稟賦又有商業創業創新精神的特色應用型設計傳播人才,是溫州商學院人才培養“藝 商融合”的一大亮點。會上,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胡文超教授認為,溫州商學 院設計學科的人才培養將設計與商科融合,課程設置具有前瞻性。高級 工藝美術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徐志通也提出,傳統工藝在面對創新的同時,“回歸傳統性”也是業界的一種新趨勢,溫州作為“百工之鄉”,需要有更多的設計人才將溫州傳統工藝文化發揚光大。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黃良齊博士指出,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國家標準是“規定動作”,在落實實施國標的基礎上,溫商院的“商科+傳播”特色應得以凸顯。“藝商融合”的培養模式,也體現在該學院的專利成果上。僅2021年,學院發明專利授權23項,實用新型專利102項,發明專利實質性轉讓8件。內容包括時鐘、老年人用拐杖、散熱型景觀燈、銅器的加工方法、新能源指示牌等。 此外,學校也積極將溫州非遺與設計藝術相融合。以工藝美術專業為例,學校引入溫州市甌塑項目非遺傳承人張紅姬、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葉小鵬等專家,學生在校就可以上到大師課,對引導學生產生專業興趣起到尤為關鍵的作用。
將實踐基地引入校內
溫州市委網信辦網絡傳播處處長吳燁認為,新媒體技術驅動下的新聞傳播實踐發展迅速,新聞傳播前沿課程需要面向未來;溫州商脈遍布全球60幾個國家的同時也帶來國際傳播實踐特色,在溫高校應充分利 用其優勢拓展產教合作;直播基地、抖音電商產業園區對直播傳媒人才的需求缺口大;亟須對網絡熱點有把握能力、有項目策劃能力、會講故事 的文案能力、新媒體產品生產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近年來,溫州商學院在產教融合方面下足功夫,將不少實踐基地引入校內。去年9月,浙江之聲高校記者站落戶學校,依托這一實踐人才培養平臺,由新聞傳播學三個專業的在校學生負責采寫和制作的發生在 各大高校的新聞,通過浙江之聲及浙江廣電集團的多個新媒體平臺進行發布,讓學生們不出校門就能體驗到實練感。還有像面向地方產業的設計、傳播融合培養的甌海眼鏡數字化設計與傳播中心,面向教學實踐、科研人才培養的新華網無人機學院溫州基地等。會上,浙江廣電集團溫州記者站站長、高級記者李曉華列舉溫商院在校學子在“浙江之聲高校記者站”實踐中直接進到會場采訪的實練感悟,指出新聞傳播學科實踐屬性的重要性。溫州都市報副總編、高級編輯劉旭道提出,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與用人需求要建立真正的“強鏈接”,可嘗試“精講理論”與“大講實踐”結合的課程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積極與周邊的特色小鎮合作,讓實踐項目進到課堂。像與盤云谷文化藝術村搭建勞動教育基地,建立溫州市景觀設計師協會實踐基地,與甌窯小鎮合作等。
為文化溫州建設輸送更多人才
未來,溫州商學院傳媒與設計藝術學院將在學界業界專家的專業建議基礎上,將設置更為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全力打造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為文化溫州建設輸送更多高質量的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秉持課程思政之本,汲取溫商精神之魂,精準培育傳媒與設計藝術各專業金課,夯實文化溫州建設后備人才的精神內核,以傳媒與設計藝術所特有的可見性、展現性與公共性建構具有精神想象力與大眾影響力的文化溫州形象。融合多樣態藝術品質、跨學緣設計元素、智媒體塑造手段、沉浸式傳播路徑,搭建文化溫州的多維時空展演格局,以傳媒與設計藝術所 賦予的深度感受性、情感性與連接性建立文化溫州的獨特品格形象。根植文化溫州基因,讓傳媒與設計藝術人才在未來大有作為。
溫州晚報:高質量人才培養又傳佳績 溫州商學院學生獲全國平面廣告類金獎.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