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文盈來源:溫州日報時間:2023-06-28 13:34:35
自動上料、配色、攪拌、熔融成型,然后由機械手自動取件,送到傳送帶……6月20日上午,在育才控股集團智能生產車間,一眾學生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感嘆:“原來椅子是這么生產出來的!”
近年來,我市越來越多像育才這樣的企業打開大門,讓學生走進企業、拓寬視野、增長知識。與此同時,國家高度重視“研學旅行”,將其納入國家教育發展戰略和國家旅游休閑發展綱要。這也促使更多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開辟研學基地,拓展研學業務,形成一股民企研學熱,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暑期臨近,溫州眾多民企研學基地又迎來客流高峰。記者走訪了多家獨具特色的研學基地,體驗將課堂搬進企業的魅力所在。
展示產品輸出形象
溫州民企紛紛開設研學基地
剛剛過去的“父親節”,溫州市冠豪眼鏡有限公司勞動實踐基地迎來了潘橋二小的30余名學生和家長,參與主題研學實踐活動。現場,孩子和家長們共同組裝一副老花鏡,享受親子互動時刻。
說到打造研學基地的初衷,冠豪眼鏡董事長鄭志遠說,前些年,企業一直通過戶外大屏等渠道來宣傳企業品牌,但收效甚微。為了推動眼健康科普,企業于2018年開始嘗試開展研學活動,沒想到一經推出,就受到學生群體的喜歡,還有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我明顯感覺到,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度更高了。”
嘗到公益研學的甜頭后,冠豪加大投入對基地進行升級改造,并積極響應溫州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號角,對研學基地開展適兒化場景布置。截至目前,參與研學人數超萬人。企業還成為溫州第一批兒童友好企業創建試點單位、浙江省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在位于紅蜻蜓廠區的中國鞋文化博物館內,一條古老鞋款到現代制鞋的嬗變軌跡呈現于眼前。紅蜻蜓文化傳播部負責人王雋華介紹,該館由企業在2005年獨資建立,歷經三次擴建,如今展廳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藏有1500多件古今鞋履展品。“董事長錢金波熱衷中國鞋文化的宣傳推廣,他認為將鞋文化融入企業基因,為中國鞋都尋找文化載體,有利于企業引領行業風向,驅動產業創新。”王雋華說,研學活動不僅給孩子們帶來入腦入心的體驗,還幫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品牌效應,值得一直堅持下去。
今年,隨著疫情政策的放開,溫州研學旅游逐漸復蘇。面對省內外學校、團隊紛至沓來的研學預約,浙江一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加急對開放工廠和原有研學場所進行改善提升,并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以全新面貌迎接孩子們。
3月份以來,由康奈集團推出互動體驗館參觀—定制館智能量腳—數字化車間參觀—皮鞋工藝體驗系列研學活動,周均接待研學團隊2-3場。記者來到康奈研學基地當天,恰逢來自新疆的研學團隊在現場開展主題活動。大家近距離觀察智能腳型測量儀,了解到30秒就能生成與腳型相關的52項數據時,紛紛驚嘆:“溫州制鞋技藝太優秀了!”
在康奈集團企業文化部經理王直看來,公益研學活動是企業展現品牌形象的一個窗口,為企業帶來廣告效益是無形的。
浸潤傳承溫商精神
企業老總給孩子們講創業故事
“從家庭小作坊成長為年產值5億元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我們的終極夢想是打造一個‘未來教室’,改變傳統教育方式,創成百年企業……”日前,在溫州育才學生綜合實踐基地,育才控股集團董事長蘇尚州正向學生們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
育才控股集團推出的“小眼睛看溫商”課程,課程內容還涉及章華妹、王碎奶、葉文貴等溫商們的創業故事,向孩子們傳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
紅蜻蜓的中國鞋文化博物館專門設立品牌文化館講述紅蜻蜓創始人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一步步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故事。
浙江電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防爆電氣全面解決方案服務商,企業設立專門的研學教室與物理實驗空間。盡管創始人石碎標已是80歲高齡,早已將企業交給新生代掌管,但他還是經常來企業為研學的孩子們親自教授“溫商精神”主題課程。“世界無難事,就怕有心人。希望我的創業故事,能給年輕一代以激勵。”石碎標說。
記者走訪發現,許多企業的研學基地都不約而同地推出了溫商創業故事課程,讓青少年更加深刻感受到溫商創業的艱辛和不易。
“借力企業資源,學生們有了更加廣闊的學習平臺,從中了解溫州創業故事,感受溫州創新發展,更明白肩負的期望和使命。”溫州市蒲州育英學校副校長虞曉敏說,學校與多家企業研學基地開展了研學合作,包括康奈集團、冠豪眼鏡、鹿城農商銀行等。
甌海區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魯約認為,以研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我市民營企業,沉浸式學習“溫商精神”,感受企業家勇于擔當、樂于奉獻、反哺社會的精神,讓孩子自發地規劃自己的未來,意義深遠。
在浙江省基礎教育地方課程《話說溫州》教材中,五年級和六年級的課程都添加了溫州民營企業和溫商行天下專題板塊。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溫商精神一直是作為課程主要理念之一,引導教育工作者展開教學工作。
溫州市青少年研學旅行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溫企紛紛開設的溫商精神傳承系列研學課程,讓孩子有機會和教材里的人物面對面,對于孩子們的價值觀形成、職業規劃教育大有裨益。
做精做專提升品質
企業研學走上市場化發展之路
如果說,溫州知名企業紛紛在廠區開設公益研學場所,是企業開展研學的初級版本;那么不少傳統企業敏銳覺察到了研學旅行的市場空間,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拓展“產業+”,就是企業開展研學的進階升級版。
詩畫山水文化研學、改革創新社會研學、創意物化創客研學……連日來,育才學生綜合實踐基地負責人程文賢正忙著對接來自各地的學校及研學團隊,為他們“一對一”量身定制特色研學課程。目前7月份的研學日程已經排滿,8月份僅有少量空余。
記者在育才學生綜合實踐基地看到,基地內設生命科學探索中心、生活實踐體驗中心、人文藝術體驗中心、科學數學創意中心、工程技術創意中心和未來研究中心6大中心,共開設50多門課程,包括米塑、紐扣、甌陶等極具地方特色的課程,還有激光雕刻、編程機器人、無人駕駛AI模擬等益智拓展課程。據介紹,基地每一個新奇好玩的研學場景就像是育才產品場景化的樣板間,70%以上的裝備都由育才自己研發并投產應用。
“育才學生綜合實踐基地是集團投資過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是企業從裝備制造向文化產業進軍的全新嘗試,是育才集團‘從硬件為王,向內容為王’的全面轉型升級,更是育才新的核心競爭力。”程文賢介紹,基地室內場館面積近20000平方米,宿舍及餐廳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配備30個實踐活動教室、一次同時容納700人就餐的食堂及600人住宿的學生宿舍。該基地先后獲得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等多項榮譽。
如今,基地拓展了研學市場,為有需要的企事業單位,開展育才課程資源包及研學設備整體輸出業務,已為省內外諸多場所打造定制化研學基地。
電光科技同樣看好研學旅行市場,聯合多家企業投資3000余萬元,在風景秀麗的雁蕩山打造了國際研學基地,推出九大特色場館課程,包括藍夾纈工坊、細紋刻紙工坊、黃楊木雕工坊等非遺課程,以及樂音清揚館、山海文化館、財商教育館、人工智能館等特色精品課程。
“暑期即將到來,我們基地為學生群體推出了單日或多日的定制化研學課程。”電光科技研學項目有關負責人鄭永芳介紹,基地還在謀劃帶學生們走出去,與省內外各個研學場所開展交流合作,開拓研學市場更多新機遇。
除推出開放工廠外,浙江明春集團有限公司還打造云嵐牧場主打農牧休閑度假區、鄉村文化體驗區、現代農業示范區三大板塊,各板塊依據各自優勢推出的“小小農夫日,跟著秧苗下田去”“體驗奶牛小幫工,與奶牛親密互動”“小小甜品師,修習牛奶魔法學”“玩轉大草原,跑進夏天里”等主題課程,成為研學旅行的熱門項目。“對‘牛奶+’的不斷探索,正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葉俠鷥說。
溫州市教育局關處室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溫州教育和相關部門接連出臺系列行之有效的創新政策舉措,逐步形成了政府統籌、學校主導、社會協同、家校聯動的良好態勢,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公益化、特色化、生態化、多元化發展,累計接待數760萬人次,公益研學9萬人次。
今年3月,市教育局印發的《中小學研學實踐實施方案》明確,中小學校每學年組織安排每生1至2次研學實踐活動。“民營企業開設研學基地,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堂’選擇,期待更多高質量的民企研學基地涌現。
【專家熱評】
在研學中感悟“四千”精神
楊平宇——溫州商學院教授、溫州市兩個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研學之路提高孩子的綜合素養,是發展研學的重要意義所在。2014年開始,我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范疇,目的是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會資源,通過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以提升學生素質。隨著人們對研學旅行的認知不斷深化,研學旅行的參與者已經從狹義的中小學生擴展到全年齡段社會群體,呈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研學旅行社會溢出效應也在不斷發散。
近年來,溫州眾多知名企業依托自身產業、產品和技術特色優勢,紛紛創立研學旅行教育基地,為溫州又增添了一張產業研學旅行金名片。筆者認為,溫州創新性地將本土特色產業資源,作為研學旅行的重要載體和課程知識,更加豐富了研學旅行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可以增強青年一代的溫州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溫州城市發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溫州過去有紐扣、拉鏈、打火機,是‘商業之都’,現在則在往‘科創之城’的方向發展,新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新產業蓬勃興起,并不斷賦能傳統產業升級。依托溫州新興產業、智能制造企業的研學旅行,不僅可以讓青少年在現實場景中體驗式學習現代科技知識和技術,更可以傳遞產業發展信息,讓更多的社會群體感受溫州產業發展的魅力,提升本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可以傳承“四千”精神,為溫州發展提供不竭精神動力。“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是一代代溫州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品質,是溫商精神最好的概括。在“四千精神”的支撐與引領下,溫州、浙江乃至長三角的眾多創業者、企業家從小生意做起,憑著對市場的靈敏嗅覺,敏銳發現商機、善于把握時機、主動捕捉契機,將“小作坊”變成“大企業”。傳承與發展“四千”精神對于溫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溫州人的精神世界建設以及溫州人精神的自我升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四千”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必須通過一定形式的直觀現實和具有沖擊力的物質載體搭橋鋪路。顯然具有溫州特色的產業研學旅行模式,與溫州“四千”精神的傳承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如紅蜻蜓的中國鞋文化博物館專門設立品牌文化館講述紅蜻蜓創始人們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一步步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故事。
可以看出,溫州的創新實踐豐富和發展研學旅行的內涵,它在根植人才培養和素質提升的核心目標基礎上,賦予了溫州精神文化傳承和增添本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相關鏈接:溫州日報2023.06.28溫州日報:車間變課堂!越來越多溫州民企開辟研學業務.pdf
溫度新聞客戶端??????s2/202306/t20230627_426203.html?docId=42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