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源:掌上溫州客戶端時間:2024-05-30 09:00:00
溫州商學院學生何子怡寫給校長的一封信,經溫州都市報等媒體報道后引發市民對“鳥撞”現象的關注。在溫州,還有哪些地方容易引發“鳥撞”?哪些措施可以為鳥兒保證安全的航路?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2024年5月20日03版報道截圖
玻璃面積越大綠化越多的地方
“鳥撞”發生的概率越大
我市還有哪些地方容易引發“鳥撞”?記者請教了溫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秘書長方明和。他說,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究不多,很多市民也不知道“鳥撞”這個概念。我市尚未有相應機構對“鳥撞”現象進行記錄。除了溫州商學院之外,最近一起“鳥撞”發生在溫州市學生實踐學校,一只白鷴撞死在玻璃上。
方明和介紹,白鷴屬于大型雞類,發生“鳥撞”比較少見,但由此也可以說明“鳥撞”是導致鳥類非正常死亡的一大原因。記者查詢發現,在七都也曾發生過“鳥撞”事件。
“建筑玻璃面積越大,周圍綠化程度越高,‘鳥撞’發生的概率就越大。透明的玻璃鳥兒看不見,在不知玻璃為何物的鳥類看來,倒映在建筑玻璃中的藍天、草地是真實的。因此綠化程度高的濕地、公園、學校,玻璃比較多比較大的寫字樓、住宅樓等,都是容易引發‘鳥撞’的區域。”方明和說。
其實,小小的舉動就能挽救這些可愛的生靈。他舉例說明,在玻璃外側貼上5厘米×5厘米的點陣貼紙,把玻璃窗后的綠植挪走,不在家時拉上窗簾或在玻璃外安裝百葉窗,都能讓鳥類看見玻璃的存在;在夜間,盡量關閉建筑物內的燈光照明或調暗亮度,尤其在遷徙季,這樣的熄燈行動尤為重要;在房屋建筑設計中,可以選擇不透明圖案或色彩裝點玻璃,或在玻璃外增加裝飾板,不僅能有效減少“鳥撞”,還可為城市建筑增添色彩。
2024年5月20日03版報道截圖
在建筑物設計之初
減少玻璃使用面積
“鳥撞”事件在我國其他地方也時有發生。今年4月,四川成都昆蟲專家趙力在都江堰一處商業街路過時發現,多只鳥疑因撞上玻璃死亡,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紅嘴相思鳥。
溫州設計集團建研院建筑所所長包舒拉表示,在目前缺乏防“鳥撞”相關研究的情況下,主要預防措施可以從“讓鳥類能看見玻璃”與“減少環境倒影清晰度”兩方面考慮。在技術上,可以通過避免玻璃過于通透來讓鳥兒感知玻璃幕墻的存在,例如避免采用高透玻璃、采用壓花玻璃等方式。可以設計反射率合適的參數,減少玻璃對環境的反射,避免誤導鳥兒判斷或者產生炫光。在建筑物設計之初,提高對場地的敏感性,遇到自然條件優越的、遠期有條件形成良好生態的地塊,要加入防“鳥撞”這一因素的考慮,減少玻璃的使用面積,避免出現整面大塊的玻璃,或者在玻璃的選擇上滿足上述因素。
2021年發布的《建筑幕墻工程技術標準DB33/T1240-2021》,對玻璃幕墻有具體限制。在T形路口正對直線路段處,不得采用玻璃幕墻。玻璃幕墻用玻璃的可見光反射率不得大于0.30。在城市立交橋、高架橋、十字路口或多路交叉口處等區域幕墻用玻璃的可見光反射率不得大于0.16。這樣的玻璃反射率標準是否能減少“鳥撞”現象的發生,有待實踐檢驗。
包舒拉說:“溫州的建筑在設計時,的確幾乎沒有把防‘鳥撞’這件事考慮在內。了解‘鳥撞’現象后,我也會向全院設計師宣傳這一理念,在以后的設計中要加入防‘鳥撞’這一要素。呼吁相關專家開展對‘鳥撞’具體因素的研究,讓我們更‘對癥’地運用到設計中,希望不久的將來,鳥兒能在溫州的城市上空自由安全地飛翔。”
(掌上溫州客戶端 202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