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源:環球時報英文版時間:2024-09-07 10:55:00
環球時報英文版9月5日以《復興藝術:開辟新路,黃楊木雕大師搭上悟空熱潮》為題,整版刊登我校傳媒與設計藝術學院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葉小鵬帶領學生團隊創作黃楊木雕作品的故事。
隨著中國AAA級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廣泛流行,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為文化創意市場注入了活力。
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楊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葉小鵬原創的孫悟空黃楊木雕(也稱美猴王)作品廣受追捧。
黃楊木雕起源于中國東部的浙江省,黃楊木以堅韌、光滑的質感、細膩的紋理和類似象牙的黃色而聞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木材會逐漸變暗,呈現出獨特的古樸魅力。
“黃楊木生長緩慢,材料有限。手工雕刻過程既耗時又費力。起初,我只是想展示幾件以中國超級英雄孫悟空為主題的作品。但在游戲火爆之后,這些作品瞬間被搶購一空。”葉小鵬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
在談到黃楊木雕火爆時,葉小鵬認為,傳統工藝與數字技術的結合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參與,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美學實現了“無縫銜接”。這種融合為傳統工藝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變得時尚。
“黃楊木雕可以從現代媒體如《黑神話:悟空》中汲取靈感。工匠們應該抓住機會,創作既保留文化精髓又能與當代審美相呼應的作品,”葉小鵬表示。“在創作美猴王時,我注重通過細節表現他的內在精神和當代意義。例如,美猴王佩戴紫金冠和盔甲,散發出強大的氣場,象征著堅持和勇敢的精神。”
葉小鵬解釋,這件作品結合了傳統黃楊木雕技藝,如泥塑、初步造型和細節完善,同時融入了現代元素,比如為金箍棒(悟空的神奇兵器)兩端鍍金 ,提升了作品的美感和價值。這種融合不僅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精髓,也賦予了作品現代感。
葉小鵬說,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我們有責任幫助更多人了解和欣賞傳統藝術。我努力推廣黃楊木雕,使其在現代社會中煥發生機。”
他指出, “在當代社會中,傳統工藝的角色不僅是保護遺產,還要創新。我們必須創新并尋求與行業合作的方式,創造出公眾喜愛、接受并產生共鳴的作品。”
為了吸引年輕觀眾,葉小鵬最近設計了“龍蛋寶寶”,這款作品帶有可移動的“幸運珠”,月銷售量超過5000件。作為文運昌盛的象征,“文昌星”在高考和中考期間推出,緊跟時尚潮流。
當中國動畫電影《雄獅少年》于2023年在日本上映時,葉小鵬迅速設計并制作了一款中國獅子黃楊木雕。為了增添趣味性,這只獅子配上了懸掛的繩子和鈴鐺,既可以作為手持玩具,也可以作為佩戴飾品。
在中國文化中,獅子傳統上象征著吉祥和好運。銷售團隊還創造了吸引年輕人的口號,比如“鈴響財來”,幫助這款獅子雕刻大受歡迎,單月銷量達到6萬件。
“傳統工藝在當代社會中對文化的延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葉小鵬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道,“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黃楊木雕是過時或不時尚的,雖然年輕人喜歡收藏雕像,但黃楊木雕也能跟上潮流。”
據悉,葉家第一代黃楊木雕匠人出生于一個農村地區。小時候,他遇到了一位來到村子里制作佛像的雕塑師傅。雕塑師傅對他展現出的天賦印象深刻,便收其為徒,從此踏上了黃楊木雕的專業道路。
“我一直認為,傳統手工藝不應是孤立的欣賞對象,而應與時代產生共鳴,滿足現代需求。”葉小鵬說道。
作為溫州商學院一名教授,葉小鵬鼓勵學生在作品中自由創作,并匯聚了一支由曾在意大利、芬蘭和日本等國家學習的年輕教師組成的團隊。此外,他還與包括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在內的10多個國家的中國商業協會合作,成立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創意產業學院。
“我努力通過年輕的設計團隊,結合數字經濟和新媒體推廣,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葉教授表示,“不可否認,數字產品的快速傳播加速了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如果我們能把握時代的脈搏,順應數字化浪潮,傳統手工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依然能夠實現復興。”
(環球時報英文版 2024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