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1月18日訊 (通訊員 朱郁星 葉林節)昨天凌晨三點,69歲的張阿婆抹黑出了門,她要趕著去接替通宵熬愛心臘八粥的同伴。幾分鐘的腳程,她就到了目的地——甌海區郭溪鎮曹埭村金州集團廠房門口。此時,這里早已燈火通亮。在昨天就搭起的臨時粥棚里,爐火燒得正旺,臘八粥早已飄香……
“快回家休息,剩下的我們來。”張阿婆一手奪過王善仁手里正在淘粥的飯勺,一手把他往粥棚外推,神情里滿是對同伴辛苦付出的心疼和感激。
“這鍋粥已經熬得差不多了,多淘幾下,可別焦了。那邊的蘿卜干也要過油翻炒一下。”因為通宵,50歲的王善仁已經雙眼泛紅。他仔細地交代著手頭的活兒,本想再多熬一會兒,奈何抵擋不住陣陣襲來地困意,只能先回家休息。
“總共準備了600斤原材料,昨天下午就招呼左鄰右里過來幫忙,加上溫大城院召集的義工,總共有三十來人輪班熬粥。”
天色漸亮,附近的居民、廠區的員工聞香而來。義工們便忙活開來。他們熟練地顛勺盛粥,熱情地分發給大伙兒。“當心燙。”凌晨兩點就從樂清驅車趕來參加分愛心臘八粥的王先生一邊分粥一邊不忘溫馨提醒。
“這臘八粥不僅聞著香,吃到嘴里,還能感受到紅豆的綿軟。”“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碗臘八粥開始感受年味,暖胃暖心。”在喝到熱騰騰的臘八粥后,大家交頭稱贊、喝完臘八粥后,都心滿意足地離開,有的還拎著打包帶走的臘八粥。
11歲的丁少蓉卻在喝完粥后選擇了留下來。小姑娘嬌小的身體穿梭在放著吃過的空碗的桌子前,幫忙收拾著碗筷。“喝粥的人這么太多了,我看義工們都忙不過來,我要向他們學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還恩’。”她的這番話感召了正在喝粥的小伙伴鐘俊晨。喝完臘八粥,他也加入了收拾碗筷的行列。
施粥現場發生的這些暖心情景,都是溫州大學城市學院周易應用科學研究所所長官岳老師所樂見的。作為這個活動的發起人,她已經將這個活動舉辦了3年。“在傳統節日,通過義工活動讓大家親近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是我們發起活動的初衷。條件允許,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