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艷 溫曉芹來源:院團委時間:2016-03-07 17:21:08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歡迎收看《求是論壇》系列節目“新青年下鄉”,我現在是在溫州大學城市學院“新青年下鄉”暖冬行動出征儀式的現場,再過一會兒呢,由溫大城市學院的110名學生他們將分成7個小組,前往文成的黃坦、玉壺等7個鄉鎮,開展為期6天的“新青年下鄉”寒假暖冬行動。
溫州大學城市學院黨委書記 周東:現在我宣布文成縣與溫州大學城市學院2015至2016年“新青年下鄉”暖冬行動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隊出征!
學生 林瑞瑞:我們這支隊伍是“公益新鄉”寒假實踐隊,我們主要去的是文成珊溪鎮,那里是一個孝文化非常濃厚的一個城鎮,然后我們去那里主要的話是慰問一下空巢老人。
學生 潘曠宇:我們本次去的是文成縣玉壺鎮呂一村,送的服務是我們本次主要是想關注他們的留守兒童。
學生 徐杰:我們這支隊伍是名字叫做會夢實踐隊,我們是由會計分院的同學組成的,然后我們這次要去的地方是文成縣百丈漈鎮。
主持人:那具體要送什么樣的服務呢?
學生 徐杰:我們這一次主要的目的就是去文成縣百丈漈鎮各個村落調查他們文化大禮堂的現狀情況。
學生 王若琳:我們的實踐隊是叫做曙光青年寒假社會實踐隊,我們是來自信息工程分院,我們是與溫州市文成縣黃坦鎮對接,我們是結合我們分院的特色,利用一些在信息平臺上為當地農戶推銷他們的產品。
學生 陳瓊超:我們這支服務隊是外國語分院的新青年寒假社會實踐隊,我們是和文成縣大峃鎮那邊進行對接,主要是進行互聯網農業知識的一些對當地的一些了解以及一些系統的跟他們的介紹視頻播放之類的,同時結合我們的專業,我們會為當地的留守兒童進行英語方面的一些幫助。
學生 孟佳辰:溫州大學城市學院藝術設計分院彩虹行動凝聚青春實踐隊,然后我們對接的那個是文成縣的峃口鎮,然后我們去那邊主要是進行對那邊的墻體文化中心的墻體進行墻繪。
學生 竺徐蔚:我們的服務隊主要是以我們的傳播專業和廣告專業為主,然后到文成當地,給當地的居民進行一個新年照片的拍攝,主要是一些全家福以及當地的一些老人的一些個人照,然后跟我們的專業相結合,為他們進行一些志愿服務,是這樣子的。
主持人:好,謝謝這位同學。我想在農歷春節的時候,能夠一家人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拍全家福,可以說是我們民族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那么在這個出征儀式之后呢,一會兒我們就將跟隨我們城市學院傳播和廣告學專業的青年學生們,一起前往文成的巨嶼鎮,為那里的群眾拍攝全家福等新年照片。
合:新青年下鄉,文成我們來了!
主持人:現在我們就來到了文成縣巨嶼鎮的垟尾文化大禮堂,這里的村民得知大學生要給他們拍新年照片,紛紛從家里趕來,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場有些村民是帶了全家人一起來,有些是帶著閨蜜一起來拍照。
這兩位老人從少女時就相識了,幾十年過去了,老姐倆的感情也越發濃厚。
主持人:拿鏡子給她們照一下。好不好看
老姐倆:好看,太好看了有人笑哦。
主持人:不會不會,阿婆你多久沒涂過口紅了。
老姐倆:很好看,她問你之前有沒有涂過口紅,一輩子也沒涂過。
主持人:特別好看
聽說有大學生來村里免費給村民們拍照村民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聚攏到村頭的文化禮堂,老人小孩全家福個人照各種姿勢各種形式,使寒冬中文化大禮堂格外熱鬧。
垟尾村村委會主任林長新(音):每年都會花錢請攝影師來家拍攝全家福,今年林長新不用花錢,就有免費的攝影師上門服務。
林長新:我們每年拍下來就是留念嘛,一年一年地拍下來,年年隨著這個照片來增長。
原本可以回家度假的學生們卻要在寒冷的冬天來到農村開展服務,對于參加新青年下鄉暖冬行動的學生們來講,又有著怎樣的感受呢。
管理分院學生 王世玉:感覺就是非常的學習到很多吧!
主持人:為什么?
學生 王世玉:因為我自己本身是傳播專業的,這次的實踐活動是跟我的專業是有一點像攝影這些都是有相關的,然后就是有點學以致用,就是很好的一次實踐活動,然后又給這當地的居民提供了服務,給老人們拍照的時候,他們都笑得很開心,就是覺得自己的所有的付出都是能取得那種回報的,就是覺得很棒。吃住也都很好,就是一切都是比想象中的沒有那么艱苦吧!我們都是打算好了說,過來吃苦的準備,實際上是會比想象的好很多。
藝術分院學生 孟佳辰:我覺得暑假社會實踐包括寒假社會實踐,包括我們的“新青年下鄉”,每次為我們下到基層,是為群眾奉獻我們自己大學生這些專業這些在城里所學到的那些知識素養,所以我覺得這都是一些很好的機會來體現我們當代大學生精神風貌的。
會計分院 曾文麗:因為我們現在生活在城市,而且我們是當代大學生,其實一個相對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都是非常良好的。但是我們更需要的是去了解我們一些基層人民村民群眾他們的生活狀態是怎么樣子的,當我們去了解之后,我們才更懂得去反思,去想想自己應該做些什么,然后能夠給自己身邊人帶去一些什么東西。
信息工程分院張祥:對于下鄉的話,首先是一個服務的過程,對我們自身是一個成長的過程,通過這次服務,首先是自我認識給予很大的理解,我們身為大學生的話可以做很多對于社會對于基層人民的一個付出和努力,看到我們所做的努力能給他們帶來改變,并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我覺得這個更有意義。
主持人:據了解,按照一校一縣,一縣一鎮,一班一村的掛鉤銜對儀式,2015年10月10號,溫大城市學院與文成縣各鄉鎮完成了無縫對接,對接之后學院先后組建了40多支下鄉服務小分隊,前往10個鄉鎮開展了升旗禮指導,消防知識進鄉村,老黨員慰問,文化禮堂墻體美化,五水共治等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得到了廣大群眾好評。
文成縣團縣委書記 周智華:對我們這個農村來說,它對我們是一個文化的傳達,一個能夠給我們送一些比較豐富的文化的活動下來,同時也能幫我們本地的文化挖掘出來,而且對我們整個的社會發展水平我覺得也是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對農村的社會發展水平。
溫州大學城市學院黨委副書記 林盛光:這項活動對于廣大青年學子來講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好多青年他們對農村實際上并不熟悉,農村是個大舞臺,學生們能夠自己親自到農村去體驗一下農民的生活,也了解一下我們基層的人民群眾他們所需要的所想的這些文化生活的這些需求,真正地能夠把這種農村基層的情況結合自己的專業學習,以便于他們將來更好地返鄉來服務農村,服務我們的農民群眾。
主持人:那我們學院今后有怎樣的打算呢?
溫州大學城市學院黨委副書記 林盛光:那么我想就說這項活動對于青年學子來說,它并不是一時就結束,我想能夠通過這個活動呢,把它做好,做成常態化,讓更多的青年能夠利用自己的假期和節假日到農村去體驗生活,到農村去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也為我們的新農村文化建設貢獻他們的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種。
主持人:深入基層開展實踐活動,推動大學生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走進基層,引領我們大學生激發愛國愛鄉的情懷,真正把關心和關愛送到基層,使溫大城市學院“新青年下鄉”活動的總體目標,我們相信在這冬季還未遠離的時候,我們文成的山區群眾,定能夠感受到暖暖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