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溫州扶貧互聯網平臺正式啟動,“溫州扶貧”微信公眾號同步開通。據悉,這是國內首個實現一對一網上幫扶、項目自助對接的扶貧互聯網平臺。
該平臺以“互聯網+精準扶貧”的模式,提供扶貧項目對接、扶貧金點子征集、扶貧自愿幫扶、扶貧信息發布等綜合功能,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網上網下互動、大數據儲存和分析的新平臺,實現“互聯網+政府+鄉村+項目+公眾參與”的精準扶貧,推進社會化幫扶工作模式的新突破。
據有關數據顯示,去年年底我市已全面消除年人均純收入46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對象。然而,全市仍有72.7萬人年收入低于5500元,包括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因缺乏勞動力致貧等,屬于扶貧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
會上,市委農辦(市農業局)主任、局長張亨利說,扶貧工作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溫州扶貧互聯網平臺啟動后,能夠更好地引導社會各界開展高效、精準扶貧工作,同時能讓更多的熱心人士關注溫州農村低收入人群的幫扶需求,激發社會各界的幫扶熱情。
在平臺啟動儀式上,溫州網記者介紹了近期報道的一些農村扶貧對象與扶貧項目。浙江省和平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夏憫穩當場決定,給其中一名貧困戶捐贈5000元,同時表示將發動義工開展關懷活動。溫州市多多樂助學志愿者協會秘書長盧凡女也表示,要與另一名貧困戶結對幫扶。聽說甌海區廟后村有400畝土地渴望引進種植項目,溫州一八二義工協會秘書長滕芙茜很感興趣,決定赴實地深入了解。
市慈善總會副會長孫宏杰表示,去年首次嘗試利用“互聯網+”的方式,推出樂善365,繼《慈善法》出臺后,也為樂善365更好地執行落實慈善捐助,也得到中央媒體的推廣。溫州扶貧互聯網平臺上線也是網絡扶貧的新起點,為精準扶貧提供新出路。孫宏杰希望,能將溫州扶貧互聯網平臺打造成一個品牌,實現精準扶貧,發揮幫扶的作用。
在交流會上,溫州市委農辦(市農業局)副主任、副局長吳周富說,扶貧跟慈善有所區別,扶貧的對象是有困難但有能力的人。以往扶貧工作主要靠黨委政府主導,而精準扶貧需要政府與公益組織聯合,通過互聯網平臺,更好地實施精準扶貧。
溫州大學教授、市慈善總會義工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小燕說,溫州扶貧互聯網平臺是“大愛溫州”精神的互聯網新模式,是“愛心直通車”“扶貧專列號”“慈善BRT”。她認為,互聯網扶貧平臺有點像慈善自助商場,讓大家可以自助自選,同時更加體現了慈善的精神—自尊,在扶貧的同時讓他們有自我發現的能力,實現自尊自立。
溫州大學城市學院團委書記、市慈善總會義工分會副會長董磊磊表示,大學生可以利用所學專業知識,為山區留守兒童提供教育輔導、為文化禮堂繪制墻體、輔導農民使用電商平臺等。今年7月,該校將組織20多支大學生隊伍深入文成縣主要鄉鎮調研、開展幫扶工作。
來自浙江一鳴食品有限公司的蔣明統說,近年來該公司在農村做了不少扶貧項目,包括資金、物資的捐助,以及技術扶貧。今后,對于農村缺乏技術指導問題,希望通過該平臺與農業部門進行合作。
來自溫州律師協會的潘東海表示,律師做慈善的熱情非常高,去年8月市律師慈善協會成立之初就捐獻了104萬元,今天會議之后將考慮通過網絡扶貧平臺開展扶貧工作。
該平臺由溫州市委農辦(市農業局)、溫州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依托溫州網、溫州市慈善總會網絡分會“樂善365”平臺運行。溫州日報報業集團副社長、溫州網總編輯張春校,市慈善總會副會長孫宏杰等出席活動。

相關鏈接:
溫州網:??????s.66wz.com/system/2016/04/27/1048115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