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巽林 葉凝碧來源:新聞中心時間:2019-03-05 15:28:08
辦企業8年,讓浙江逸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東有了一份“愿望清單”:希望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投融資一視同仁;希望進一步破除熟人經濟,提升社會公正透明度和效率……他期盼政商關系的不斷改善,讓“不怎么喜歡愛打點關系”的企業也能“沒顧慮”地一心發展。
令“王曉東們”感到心定的是——昨天,溫州成立民營經濟學院,并舉行了親清政商學堂、青藍新學開班儀式。107名來自民營企業的代表和48名黨政干部,成為親清政商學堂的首批學員。改善政商關系的新通道將從這里打開。
在政商關系備受關注的今天,“民營之都”溫州率先搭建這一前所未有的企業家和干部學習培訓交流平臺,有何首創價值?對促進政商“親”“清”有何意義?
呼應需求讓政商關系親清有道
和王曉東一樣,不少企業家深有體會的是:近年來政府明顯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和幫扶,許多部門送服務送政策上門,令企業感到暖心,也堅定了信心。
這種轉變并非憑空而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集中體現在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這“兩個健康”上。去年11月1日,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重申“兩個健康”的明確要求,提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有力舉措。
對民營企業的這份尊重,不僅呼應了企業家的心愿,也成為當下溫州最需答好時代命題。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的先發地,溫州民營企業數量已占總量的99.5%。企業和政府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溫州發展。在此背景下,溫州去年啟動了全國首個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一攬子惠企舉措相繼推出、落地。
作為“兩個健康”的舉措之一,溫州民營經濟學院昨天掛牌,同時,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市委統戰部等單位參與共建、溫州商學院和市委黨校主要承辦的親清政商學堂也開了“第一堂課”。
做實平臺讓企業家干部共成長
民營經濟學院設立主體班次(即學堂模式)和專題研習班次兩種課程模塊,目前開設親清政商學堂、青藍新學、法商學堂、國際學堂、儒商學堂;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研修班、自主創新研習班、全國溫州商會會長研習班、產業培育研習班、僑商國情研修班等。
備受關注的親清政商學堂,培訓對象主要是民營企業家及新生代溫商,包括企業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創業創新人才、在外溫州商會骨干人員,縣(市、區)和省級產業集聚區分管領導以及涉企單位領導干部、科處(室)中層干部、優秀的年輕干部等。課程內容包括企業發展政策法規解讀、企業急需的新知識新金融培訓、企業管理實務培訓、實地考察、政治歷練、理解教育、尋根認同教育等7個方面。
“像培訓干部一樣培訓企業家”。據市委組織部介紹,當前,很多干部和企業家熱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但往往是“各學各的、各顧各的”。親清政商學堂將促使干部和企業家在共同學習、共同交流中找到以學促用的爆發點。學堂還將探索建立“短期培訓、長期服務”機制,讓更多的干部和企業家同步提升、同步成長。同時,設置理解教育模塊,通過機關干部到企業學習、企業家到機關單位掛職等方式,讓干部設身處地為企業考慮,讓企業切身感受機關情況,推動雙方相互尊重、更加包容。
溫州大學教授、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張小燕認為,親清政商學堂把政商雙方引進同一個學堂,同校、同學、同桌,同窗共讀,促膝談心,面對面肩并肩,官德商道有機交融,構建有深厚學緣的命運共同體,有了了解理解才有諒解,政商攜手,順境有福同享,逆境有難同當。
組合拳推進政府企業攜手共進
瞄準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溫州正打出一套“組合拳”:著手建立戰略合作機制、導師幫帶機制、跟蹤服務機制、考核評估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機制,探索創設溫商親清創業服務中心、溫州親清政商研究中心、線上服務平臺,并建立志愿者服務隊伍,推出導師大講壇、學員開講吧、政商直通車、年度溫商論壇等活動……一個個舉措全面鋪好親清政商關系,促進政府與企業、干部與企業家攜手共進。
成為親清政商學堂首批學員,令南通市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黃曉凡很高興。他說,親清政商學堂正是根據政企所需而創建,這個綜合平臺能為我們精準對接更加全面、更有針對性的“高質量”資源。
新生代企業家、浙江振中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曹高峻最關注的是親清政商學堂中的“傳承班”。他說,大部分新生代企業家受教育程度比較好,學歷比較高,對于企業發展、轉型升級有很多想法,但是對于如何處理與政府部門關系、如何有效利用政府政策等方面的能力是薄弱的。這樣的傳承班能讓新生代企業家了解當前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了解政府部門的工作,增強和堅定我們傳承接班做好企業的信心。
相關鏈接:
2019030502溫州日報:聚焦昨天溫州這些大動作——看“民營之都”如何探路政商親清之道_pdf.pdf
溫州網:??????stop.cn/p/9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