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源:學習強國時間:2025-04-16 08:35:00
2024年,李子柒做漆器的視頻爆火,讓這項技藝重新回歸大眾視野。在溫州,也有一位執著于漆器藝術的匠人,他將漆器制作與傳承視為追求,他就是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省漆畫藝委會會員、溫州商學院專任教師吳周雨。
吳周雨是有“漆緣”的:“漆樹汁液是天然優質涂料,用它制作的器物就是漆器。多數人對漆過敏,像李子柒聞漆味就過敏半月,而我卻對漆免疫。”“80后”吳周雨自詡為漆器“天命人”,他從漆畫中尋找與漆器的契合點,借著近年來的漆器熱潮,挖掘溫州宋韻漆器文化,還原《東京夢華錄》《夢粱錄》《都城紀勝》等文獻書籍中的溫州古早風物。
“‘70后’‘80后’小時候用的鍋碗瓢盆等日常用品,很多都與漆器有關,比如新娘的嫁妝、兒時洗澡的鵝桶,以及上漆的馬桶等。再往前追溯,宋朝時,溫州漆器可是當時的名品,北宋都城開封有‘溫州漆器什物鋪’,南宋臨安也有‘彭家溫州漆器鋪’。”茶室里,吳周雨拿出剛完成的漆器作品,向記者展示。
吳周雨與漆的初次結緣是在大學時代。當時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的他,對漆藝中的漆畫并不感興趣,因此少有涉獵。真正開啟他漆藝之路的,是大學畢業后在龍灣任教期間,跟隨國家高級技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馮茂輝老師學習漆畫的經歷。這段學習經歷,正式開啟了吳周雨的“漆緣”。
近年來,隨著溫州對宋韻文化的挖掘保護,作為宋韻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漆器也被推到了臺前。有漆畫功底的吳周雨坦言,挖掘溫州漆器文化既能滿足他個人探秘古代風物的需求,也是因為看好漆器的市場前景。
吳周雨與其他漆器傳承人不同之處在于,他沒有家族傳承的背景,全憑個人興趣。“就像談戀愛一樣,接觸了,喜歡了,就想了解更多。”他這樣形容自己的漆藝之路。
為此,吳周雨專門查閱溫州漆器文獻,了解到兩宋時期溫州漆器達到鼎盛,成為全國最發達的漆器生產中心。此外,宋代溫州漆器不僅在國內聲名鵲起,還遠銷海外。元代周達觀所著《真臘風土記》中,就記載了溫州漆盤等唐貨深受真臘(今柬埔寨)人喜愛。
查閱漆器文獻資料讓吳周雨越發著迷,“你知道嗎?原來溫州以前是有漆器街的,就在如今的信河街一帶。”為了尋找文獻中記載的漆器街,吳周雨經常去信河街與當地老街坊聊天。他指著眼前這件經過三個多月打磨的漆器茶杯說:“如果在宋朝,它可能會在信河街上出售,或者被裝上沿河的貨船運往遠方。”
談及宋朝時期的溫州成為漆器重鎮的原因,吳周雨解釋道:“溫州每年四五月份的梅雨季節正是制作漆器的最佳時節。漆器制作對溫度要求嚴格,23-30℃以及在常溫下相對濕度80%—85%的環境最利于生漆固化,能確保成品的牢固度和色澤度。”
隨著漆器熱度回升,傳統漆器物件逐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吳周雨將當代漆器市場細分為工藝品和藝術品兩大類別:前者主要作為旅游紀念品,后者則面向收藏愛好者。他介紹,溫州漆器制作工藝極其繁復,每件成品需經歷數十道乃至上百道工序,從選料、制模到塑胎成型往往耗時數月甚至更久。
在創作理念上,吳周雨更致力于將漆器提升為藝術品。為此,他廣泛收集傳統漆器與青瓷器物,嘗試通過二者的藝術融合創作出獨具特色的漆器精品。他談起自己的處女作——一個筆筒:“以現在的眼光看這個作品,打磨不夠精細,色澤也平平,但對剛入行的我而言,卻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開山之作。”
如今,吳周雨的創作已突破傳統邊界,巧妙融入金屬箔、蛋殼、螺鈿等材質,作品形態也拓展至茶杯、花瓶等多樣品類。他指著手機里一張漆器照片介紹:“這是托國外友人特意尋來的珍品,有可能成為我下一個復刻創作的藍本。”
吳周雨與漆器的羈絆日益加深,生活也圍繞著漆藝創作展開:廚房里常備著專門存放蛋殼原料的袋子;雖無需打卡上班,卻主動向單位申請固定工作時間,只為準時到工作室投入創作;還不定期與溫州本地漆器匠人交流心得,不斷精進技藝。2025年,他為自己的漆器作品申請了專利,創立個人品牌“吳家樣”。
不能讓漆器的熱度冷卻
作為“半路出家”的漆藝創作者,吳周雨在漆器行業的探索之路面臨著諸多挑戰。首要壓力來自創作方向的抉擇——他潛心鉆研于工作室,不斷嘗試各類作品。“吳家樣”的定位既不能是束之高閣的陽春白雪,也不愿淪為低端工藝品。在創作方向上,他面臨著重要抉擇:是復刻唐宋元時期的宮廷漆器,還是延續明清時期民間漆器的風格。其次是漆器制作周期漫長的問題。由于以手工為主、機器為輔的生產方式,漆器無法像其他產品那樣批量生產,只能走精品路線。此外,現代漆器產品市場仍需要持續培育與推廣。值得欣慰的是,得益于李子柒的漆器視頻以及溫州古港文化的發掘,曾經被其他材料取代的溫州漆器重新獲得了民眾認可,這為非遺漆器的推廣提供了有利條件。
吳周雨在上漆藝課
吳周雨通過多種方式推廣漆器文化:在溫州商學院的課堂上為學生講述溫州漆器發展史;帶著子女到漆器工作室體驗手工制作;帶著精心創作的作品參加各類展覽,保持公眾對漆器的關注度。
第三屆WZBC溫商論壇海內外專家體驗漆扇項目
如今的漆器已不再是宋朝達官貴人的專屬物品,也不再是普通民眾的日常用品,而是演變為能夠喚起歷史記憶的藝術珍品。漆器的應用領域也日益廣泛:從手機殼等現代生活用品上的漆藝元素,到展覽中身著宋服的匠人展示漂漆技藝,再到服飾、書畫等藝術領域的創新應用,處處可見漆器的身影。
吳周雨坦言,創立“吳家樣”的初衷是盡可能還原古代漆器的風貌,即便不能完全實現,也希望像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溫州甌塑髹漆廠那樣,為市民提供精品漆器。
談及未來,他充滿信心地表示:“雖然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但我對這個市場的前景十分看好。”
(學習強國 2025年4月13日)
上一篇:
科技金融時報:師生同期發表理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