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至今年底,我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面要達到50%以上。這項方案公布已經一個多月,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何進展?記者日前從市環衛處垃圾分類管理辦公室獲悉,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全面啟動。
市直機關帶頭,社區響應,大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始成為市民生活的“必修課”。
機關和單位
“埋頭”學垃圾分類
單位食堂的廚余垃圾交給誰來收運?辦公室里看過的廢報紙、用完的打印機墨盒,隨手扔還是先分類?日前,市城管與執法局聯合市機關事務局召開“市級機關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請來垃圾分類專家,現場教“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職工如何分類生活垃圾。
專家講解完生活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分類方法后,還要求各單位將分類垃圾桶擺放點明顯位置,設置溫馨提示牌,確保到今年年底前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分類知識知曉率達到100%。
此外,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的廚房也要嚴把關,廚余垃圾再也不能想丟就丟,想給誰收就讓誰來收了。按照規定,單位食堂的廚余垃圾必須交由正規的收運企業進行回收利用,將廚余垃圾跟其他生活垃圾區分開來。
居民生活區
宣傳、實踐同步進行
11月20日下午,甌海區召開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會,明確各相關部門單位、鎮街和社區干部的職責。隨后,景山街道繁榮社區作為溫州市五個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之一,率先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繁榮社區工作人員陳蘇媚告訴記者,街道為社區居民準備了1138個分類垃圾桶,截至昨天已經有600多戶家庭來社區領取新的生活垃圾分類專用垃圾桶和垃圾袋。
繁榮社區居民家里分類好的生活垃圾,出了家門可以投放到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中。因為有害垃圾量比較少,因此代表有害垃圾的紅色垃圾桶只在社區4個角落各放置了1只。“分類垃圾桶已經擺好了,我們現在的工作任務是宣傳和發動。”陳蘇媚說,通過幾天的觀察,她發現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很支持,特別是一些常去外地旅游的家庭,看到國外和國內其他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做得好,對溫州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期待也很迫切。
大學校園里
可回收垃圾兌換積分
在溫州大學城市學院,生活垃圾分類早在6年前就已經開始實施。如今,學校每幢宿舍樓下都有一個可回收垃圾桶和積分換禮展臺,學生們會將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可回收垃圾交給宿舍管理員,領取積分后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
學校后勤管理處的章國道老師介紹,6年前學校剛成立沒多久,他們就發現學生手中有不少生活垃圾屬于可回收資源,特別是他們看過的舊報紙,用過的書籍和參考資料,還有包裝快遞物品的紙板箱,飲料喝完的易拉罐等。“這些垃圾都扔了既可惜又增加垃圾量,所以我們就萌發想法,鼓勵他們對垃圾進行分類。”
學校堅持了6年時間讓學生學會生活垃圾分類,也讓學生從中懂得了節約和環保。給生活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種態度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