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平宇來源:兩個健康研究院時間:2020-03-16 17:14:28
在當前全市上下防控疫情的非常時期,保供穩價成為保障居民生活、維護城市安全運行的一道底線屏障。與一般農貿市場相比,能夠一站式購物的大型超市和“家門口”的社區便利店,成為許多居民購買日常食品及生活用品的首選。筆者認為,非常時期的保供工作,既要保障充分供應,更要加強這些市民購物重要場所的風險防范意識,讓生活物資能夠安全到達市民家中。
一、當前零售環節存在的主要風險
大型超市作為保障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流通主渠道,在保供穩價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春節采購高峰期已過,大型超市的人流較此前有所減少,但由于消費者對生鮮品及其他日用品的剛性需求,仍會出現人流擁擠時段,造成較大風險隱患。筆者近日走訪了沃爾瑪、永輝、大潤發、聯華等多家大型超市,及部分社區菜店、小超市,發現這些場所內基本貨品充足、物價穩定,但還存在以下幾個風險點:
一是人流擁擠易造成交叉感染。由于部分網點存在階段性“斷貨”,一些超市出現當天青菜空柜、面粉空柜等情況,由此導致次日一早擁擠搶購情況。
二是便捷設施易造成病毒傳遞。雖然消費者都戴了口罩,但超市手推車、稱重臺的交叉使用,自助結賬屏的反復觸屏等,仍存在接觸風險。
三是空間密閉、不利于空氣流通。筆者走訪發現,有的大型超市開在地下負一層,空氣不流通;有的與酒店毗鄰,消費群體較為復雜;有的設施陳舊、沒有裝新風系統。
四是熟食品加工存在防控盲點。超市熟食加工環節涉及的防疫環節多、操作難度大,極易造成病毒傳染。
五是社區生鮮門店存在店小客流大現象。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居民因擔心大超市人流密集,紛紛選擇在社區生鮮門店購物。由于這些店的面積普遍較小,經營人員的防疫意識和能力相對較弱,因此也存在交叉感染隱患,理應引起重視。
二、相關建議
建議一:加強社區末端供應,減少人流集聚購物隱患。
一是發動全市商貿流通企業力量,在大型社區設立小型流動生鮮攤點,重點供應居民生活所需的蔬菜、水果、肉類及米面糧油等必需品。
二是進一步發揮社區生鮮門店作用,保證生鮮食品供應。出于安全考慮,可參考廈門等地做法,開通門店微信公眾號,在線下單、預約取貨,減少顧客在門店停留時間。
三是利用小區智能取貨柜資源,試點自助買菜。鼓勵生鮮食品公司把已有的智能取貨柜資源改造為開放式自動貨架,作為小區居民買菜的補充渠道。可按照三口之家或五口之家的標準,設定一日份菜單套餐,用透明袋子包裝好菜品并貼好二維碼,居民可掃碼支付后帶走。
建議二:加強大型超市和社區生鮮店的疫情防控工作,降低交叉感染風險。除目前已實施的測量體溫、定時環境消毒、設置臨時隔離區等措施外,建議大型超市進一步加強高風險區域的消毒工作,如對肉類、冷凍品、水產品、豆制品等顧客選購密度大的商品區域,應加密消毒頻次。建議在疫情解除前,停止超市熟食制品的供應和食品試吃服務,停止使用自助結賬屏等自助工具。另外,建議加強超市生鮮品的防疫監管,如白條禽等肉類產品銷售是否有合格檢疫檢測票證,商超水產銷售宰殺區域是否做到即殺即沖洗等,做到全市大型超市每日巡查全覆蓋。
作者系溫州市政協委員
相關鏈接:
溫州新聞:??????stop.cn/p/119547.html